- 跨城出行,2 大人 2 儿童。全程 215 公里,耗时 223 分钟,平台支付 446 – 20 元,线下支付高速路费 88 元。
-
在高德上先后下了三单:
-
大国经济型
- 预约后三分钟内接单,提前 25 分钟到小区门口等待
- 上车后要求线下交易且加价至 700 元
- 在高德平台投诉之,补偿 20 元优惠券
-
携华经济型
- 立即接单
- 上车后要求加价「返程空驶费」 200 元
- 下车立即电话投诉之,给予调换车辆服务
-
携华经济型
- 接单后声称需中途服务区充电 30~60 分钟
- 担心是据单托辞,反复确认后表示充电休息没问题
- 一路平稳驾驶相安无事,中途服务区休息充电约 70 分钟
-
大国经济型
-
与高铁出行比较,少了出入站和换乘的折腾,时间相差无几,费用多 100 元。
- 高铁耗时约 210 分钟:在途 81 + 候车 30 + 打车来回高铁站 60 + 进出站 40
- 高铁耗资约 400 元:高铁票 106 × 3 + 打车来回 80
- 提前一天尝试预约顺风车,平台报价 300 元,但无人接单。
- 滴滴「一口价」 510 元,未包含路桥费。
感慨:
- 选择跨城打车,老人小孩能少一些折腾;但极大提高了出行的不确定性,要避坑心智负担很大。
- 网约车司机果然很多是过去的黑车司机换层皮,看我拖家带口的好欺负呢。
- 所以滴滴罚款时我旗帜鲜明支持网约车出行平台,技术进步促进社会进步。
- 网约车平台还是缺乏有质量的竞争,滴滴赢者通吃,后来者互相摆烂。
- 不了解跨城打车机制,针对这种低频但高风险需求,「抢单」和「派单」孰优?如何计算价格能使乘客司机平台三赢?